吴中区智能制造行动计划(2016~2018年)
为加快推进吴中区制造业向智能化方向发展,全面提升产业综合竞争力,促进工业转型升级,建设创新智造强区,实现“实业兴区”的目标,根据“中国制造2025”战略部署和江苏行动纲要、苏州实施纲要精神,结合我区实际,特制定本行动计划。
一、总体思路
坚持政府引导、企业主体、市场导向,以促进制造业创新发展和提质增效为主题,以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为主线,以推进智能制造和“机器换人”为主攻方向,重点围绕智能生产、智能管理、智能装备(产品)、智能服务等领域,聚焦传统制造业的智能化改造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提质增量,实施重点项目,培育骨干企业,开展试点示范,全面提升吴中区制造业智能化水平。
二、工作目标
(一)到2018年,全区实施智能化制造改造项目400个,完成改造投入120亿元,其中“机器换人”项目200项,投入80亿元。
(二)加快引进智能装备制造、系统集成和设备服务项目,培育发展自主智能制造技术和产品,推进信息技术在装备产品中的嵌入式应用,壮大智能装备制造产业,到2018年,全区智能装备制造业产值达到200亿元,年均增长8%,智能装备占装备制造业产值比重逐年提高。
(三)全区制造业数字化、网络化、智能化改造取得明显进展,培育3-4家智能装备(产品)龙头企业,建成10家智能示范工厂(车间),“两化融合”示范试点企业达到100 家,培育打造1-2个智能制造产业集群。
(四)实现全区制造业智能化水平显著提升,规模以上企业劳动生产率年均提高6%以上,应用信息技术开展研发、管理、生产、销售等业务的比例达到60%以上,应用电子商务开展采购、销售等业务的比例达到50%以上;规模以上企业关键工序核心装备数控化率超过60%以上;制造业使用智能装备(机器人)密度达到100台(套)/万人以上。
三、工作任务
(一)推进传统制造业智能化改造
1. 生产制造装备智能化改造。实施“机器换人”工程,引导和支持企业加强技术引进和设备投资,应用工业机器人、数控机床、智能仪器仪表等自动化、智能化装备,实现生产制造装备向智能化转变。以产需匹配为基础,重点在电子、机械、医药、化工、建材、纺织、物流等重复劳动特征明显、劳动强度大、安全风险高、环境污染重的重点环节实现机器替代,建设具有行业示范效应和推广价值的智能车间、智能工厂。
2. 生产管理模式智能化升级。鼓励和支持企业加快提升两化融合水平,深化信息技术在研发设计、生产制造、营销管理、节能降耗等环节的应用。推动传感技术、信息网络技术、自动控制技术、物流技术等与制造技术融合发展,实现关键生产制造工艺和流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。推广应用现代生产管理系统等共性技术,支持企业普及制造执行(MES)、资源计划(ERP)、供应链(SCM)、客户管理(CRM)、仓储管理(WMS)等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和综合集成。
(二)加快智能制造产业培育发展
1. 引进智能制造项目。加大招商引资力度,大力引进和培育智能装备制造企业、系统集成和设备服务企业,重点围绕高档数控机床、工业机器人、智能化仪器仪表等智能制造装备及关键功能部件的生产项目。大力推进智能制造项目建设,对重点项目实施跟进服务。
2. 培育智能装备(产品)。加快发展自主智能制造技术和产品,重点发展具有深度感知、智慧决策、自动执行的高档数控机床、工业机器人、增材制造(3D打印)装备、全自动智能化生产线以及相关智能制造技术;打造一批拥有核心知识产权的关键零部件、装备主机和系统集成的智能制造企业,围绕关键零部件、机器人本体、系统集成、终端应用等环节,立足制造业智能化改造需求,提升控制器、伺服电机、精密减速器、伺服驱动器、末端执行器、传感器等机器人关键技术和核心部件的自主配套能力;推进信息技术在装备产品中的嵌入式应用,发展成台(套)、智能化和自动化设备。
3. 集聚智能制造产业。以汇川技术、科沃斯、绿的谐波等企业为核心,积极培育壮大智能装备制造业,打造具有一定规模、品牌、市场、特色的智能装备产业园,实现智能装备及部件产业规模化、集聚化发展,并带动发展一批关键零部件或总成部件企业,逐步形成资源整合、创新协调、优势互补、产业链完善的智能制造产业集群。
(三)完善智能制造支撑体系建设
1. 提升自主创新能力。实施“专精特新”培育工程,鼓励智能装备企业加大研发投入,发展和建设一批智能制造国家、省、市级企业技术中心、研发中心等创新载体。整合创新资源,组建智能装备产业联盟,充分发挥研发支撑作用,加强智能制造核心技术以及关键零部件技术的研究和攻关能力。
2. 构建公共服务平台。加强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规划与布局,推动实施“企企通”建设试点。提升本地检验检测、现代物流、工业设计、信息技术服务等重点生产性服务业的智能制造服务水平,推动软件与服务、设计与制造资源、关键技术与标准等智能制造资源有效聚集,打造链接政府、企业、研究机构、服务机构的产、学、研、用一体的智能制造公共服务平台。
3. 优化信贷融资环境。深化政银企三方合作,加大增信基金实施力度,优先支持智能制造企业的融资需求。加强信息共享,搭建银企信息沟通平台,开展多种形式的银企交流活动。积极引导和支持企业上市融资,探索服务于智能制造装备租赁、分期付款、风险补偿等的金融支撑机制,构建多元化融资渠道。
4. 培养专业人才队伍。实施智能制造人才培养计划,组织重点行业智能制造管理人员、专业技术骨干通过政校合作培训等形式,多场次、针对性地开展智能制造专业培训。
四、保障措施
(一)加强组织领导。成立吴中区智能制造工作领导小组,由区政府领导任组长,区有关职能部门、镇(区)参与,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经信局,统筹推进智能制造工作,具体负责综合协调、组织考核、指导监督等工作。
(二)加强政策引导。积极争取国家、省、市专项资金对我区智能制造重大项目的支持,优化区工业转型升级专项资金的扶持重点和方式,资金优先保障智能制造、绿色制造、高端制造、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领域,加大对制造企业提升智能化制造水平的支持力度。
(三)完善要素保障。加强统一规划,整合空间资源,优化产业布局,按照“一核一轴一带”整体发展框架和调高调轻调优调强调绿的发展导向,加快构建智能制造产业发展格局,完善智能制造支撑体系,加快工业信息基础设施建设。分行业、分层次、分地区、分年度有序推进智能生产线、智能车间、智能工厂的试点推广工作,对技术先进、优势明显、带动和支撑作用较强的项目,加快项目审批速度,优先保障用地、用能及相关生产配套资源需求。
(四)加强监督考核。加强项目跟踪考核力度,建立健全项目评估制度。制定智能制造工作目标考核指标,分解落实到各有关部门和板块。
上一篇: 中国制造2025江苏行动纲要
下一篇: 没有数据了!
公司及工厂地址:苏州市吴中开发区胥江工业园时进路639号
智能制造事业部地址:苏州市吴中开发区胥江工业园时进路639号
销售热线:18934591592
售后热线:0512-66059905
网址:www.sznsc.com
E-mail: gjq@sznsc.com dyz@sznsc.com
手机网站
微信公众号